我要服务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行业资讯 » 正文

新常态如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来,讨论、分析和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言论、观点和文章大量出现,这一方面有利于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改革的重点与难点,但另一方面,一些言论也存在片面解读、泛化甚至滥用的情况。为此,需要厘清头绪,抓住关键,科学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改革,必须在紧密结合实际的同时将其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本期《观察与聚焦》再次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希望从理论和实践的两个维度,帮助读者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重大改革的认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实质而言,就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发展、更高水平的发展,改善我国以产业结构为主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以满足人民的需要。为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应该如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问题1

为什么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核心观点:新常态下关于主要矛盾的判断是重要理论和实践依据

      这首先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得出的结论。

新中国成立近70年、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自2008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的影响,同时也由于我国长期积累酌一些矛盾,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五个:经济增长速度下滑;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创新驱动不足;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和投入效率不高。

      以上这些问题基本都是生产领域的问题,也就是供给侧的问题。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呈现出的这些问题进一步证实了一个判断,即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没有变。在社会主要矛盾中,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说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在生产领域,并不否认需求侧存在问题。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关注需求的问题。需求侧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一些社会群体有购买力的需求不足,主要是由于居民财产分配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所致;二是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这些问题也要给予重视,但相对于生产领域的问题,他们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更何况,需求侧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有赖于生产领域问题的解决,基本的途径是,发展生产,提高效率,满足需要。

问题2

套用西方的供给学派理论

在中国是否奏效?

核心观点:从实际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如何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套用西方经济学的凯恩斯理论、供给学派的理论,还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我主张还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凯恩斯理论本质上是运用刺激总需求的办法解决资本主义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凯恩斯理论在西方国家曾经取得了一定效果,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景象,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经济中出现了严重的滞胀局面,对此,凯恩斯主义越来越无能为力。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凯恩斯理论没有触碰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痼疾。里根经济学的实质是,运用降低税收和公共开支、放松政府管制、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支持市场自由竞争等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减少赤字,以解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问题。但实际的后果是,在里根执政时期,减税和增加军费并举,造成财政上的超分配和财力不堪重负,从而导致美国经济新的困难和不平衡。其根本的原因同样在于没有触碰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痼疾。需要指出的是,里根经济学不适用于我们今天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深层的原因还在于,里根经济学的根本理论基础在于生产资料完全私有化、反对政府干预。

      我国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综合分析世畀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但有人又有意无意地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硬向西方经济理论那里套,或坚持刺激需求不放松,或套用供给学派的里根经济学,就是不肯立足当代中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加强对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分析。西方经济分析的方法无疑可以借鉴,但完全依赖于这种分析方法,甚至照抄照搬,既不利于我们加深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和把握,也不利于对经济新常态的适应和引领。

问题3

如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的方向不走偏?

核心观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八项原则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的实践基础是当代中国的国情、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和世界经济的世情,基本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而不是其他。要始终坚持这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把是否促进经济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作为改革的最高检验标准。

      第二,坚持矛盾分析和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的原则。既然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既然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生产领域即供给侧,那么我们就要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放松。要排除一切干扰,特别是要排除照抄照搬西方理论的干扰,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

      第三,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的原则。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之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是对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第四,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的原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涉及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改革,对于一些产品长期过剩、效益不好的企业要采取关停并转的措施加以改革,对于一些效益好、产品适销对路又能够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企业要通过减税等措施加以扶植和支持,这就是优胜劣汰。但在整个过程中,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绝不允许打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处置僵尸企业的旗号,瓦解公有制经济或其他所有制经济。

      第五,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的原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着力点在于生产领域,在于供给侧,但由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构成社会再生产的整体,所以在进行生产领域改革的同时,要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第六,坚持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和协调发展的原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建立国民经济顺畅发展的各种比例关系。这就必须坚持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区域之间的关系,城乡之间的关系,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等等,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原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身就是一场深刻的改革,同时它又需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各个领域的改革的配套和支持。所以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要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要更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方面的作用。

第八,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的原则。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周期影响下,我国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同时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综合服务
行业资讯
 
网站首页 | 久广资本简介 | 久广科技公司介绍 | 久广公共服务平台介绍 | 服务提供商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网站留言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