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怪现象:奇葩国家馆如何混进了双年展?
在什么情况下
一个欧洲国家会在自己的国家馆里
展示大量中国艺术家的创作?
再过几天,威尼斯双年展就要热热闹闹的开始了。作为双年展的重要组成,国家馆的设置让威双有了一种“艺术界奥林匹克”的味道。各个国家的文化机构和策展人,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本国艺术家来展示当地的艺术发展风貌。
但是,有一个欧洲国家却接连两次双年展在自己的国家馆里展出了大量中国艺术家的创作,并将其冠名为“友谊计划”。嗯......虽然上届威双肯尼亚国家馆曾因被中国艺术家“占领”而最终退出整个活动,但下面要讲的这个神秘的“圣马力诺国家馆友谊中国计划”,在今年仍将风风火火的现身威尼斯。
关键词1:国家馆
在展开整个讨论之前,让我们先来聊聊“国家馆”。
威尼斯双年展始建于1895年。出于对欧洲国家、地区间文化发展状态不同的考量,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弗拉德在首次威双后不久做出决定,在主题展之外,让参加双年展的国家自行出资(注意:是自行出资!)修建自己的国家馆,在双年展举办期间组织、策划自己的展览。
▲ 比利时馆是威尼斯双年展历史上第一个外国国家馆
1907年第一座国家馆“比利时馆”出现了。紧接着匈牙利(1909)、德国(1909)、英国(1909)、等欧洲国家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国家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2017年将有85个国家以“国家馆”(但并非所有都是永久场地)的形式亮相威双。
▲ 建立于1909年的德国馆
国家馆的设立为双年展吸引到了足够的眼球,它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艺术展示。借助展览的平台,参与的国家们展现文化实力,以文化为基础进项外交。因此,“本国艺术家+本国策展人”的组合成为了国家馆最传统、也最常见的工作模式(比如本届的中国馆)。
▲ 2017年,邱志杰为中国馆策划“不息”,展览的概念地图中国味十足
当然,也有很多其他的合作模式存在。一些国家馆会展示长期生活在本国的外国艺术家的创作;也有一些国家馆会邀请海外的知名策展人来提高本国展馆的热度;还有一些馆会选择交换场地或通力协作......
其中不乏一些成功案例。
在2013年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德国馆和法国馆互相交换馆舍,时值德法建立和平条约50周年,交换馆舍不仅宣扬了两国的友好关系,也强调了在欧盟内部出现经济政策分歧情况下两国关系之紧密。
欧洲小国立陶宛和塞浦路斯曾经合办展览。展览并非要为了彰显某个国家或文化的特质,而是通过两国艺术家间的深入交流,跨越国界通力完成一个展览,实现在文化上的“外交”。
▲ 2013年,德国馆选择的艺术家Romuald Karmakar作品在法国馆中。Romuald Karmakar的作品关注德国人的生活,但他的双亲却分别来自法国和伊朗。
然而,由于国家馆需由本国承办机构(多为该国外交部或官方文化机构)自行承担费用,因而也变得有利可图。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
2015年,哥斯达黎加国家馆曾向参展艺术家征收5000欧元参展费而备受争议(50位参展艺术家中仅4位是哥斯达黎加籍);肯尼亚馆被大批中国艺术家“占领”。6位被选中代表肯尼亚的中国艺术家均未曾生活或工作于肯尼亚。迫于社会各界的压力,哥斯达黎加和肯尼亚最终宣布退出2015年的威双。
▲ 肯尼亚艺术家迈克尔·索尔曾在Facebook上发布了一系列名为《威尼斯之耻》的图画抨击2015年肯尼亚馆被“占领”的事件
不过这些,似乎都没有影响到下面提到的“圣马力诺国家馆”。
关键词2:圣马力诺
绝大多数人或许都对“圣马力诺”这个国家的名字感到十分陌生。百度百科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圣马力诺共和国(意大利语:Repubblica di San Marino),简称“圣马力诺”,是世界上最袖珍的国家之一,位于欧洲南部,意大利半岛东部,整个国家被意大利包围。面积60.75平方公里,人口27,336。90%为意大利人…..是欧洲第三小国。"
▲ 圣马力诺的自然风光
作为“国中国”,不到三万人的圣马力诺与意大利关系密切。了解了这一既定事实,或许就不难理解为何意大利(人)对会对圣马力诺的文化、政治、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圣马力诺是极少数与中国互免签证的欧洲国家之一(由于需从意大利入境圣马力诺所以从实际意义上讲还是需要申根签证)。但圣马力诺并没有设立在中国的大使馆,驻华大使并非常驻中国。而中国驻意大利的大使则兼任驻圣马力诺大使。
关键词3:友谊计划
2009年,圣马力诺就已开始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当时在圣马力诺国家政府的网站上还登出了对于艺术家和作品的征集,希望可以通过威尼斯双年展展现本国艺术家的创作。
最终,当年的整个项目由Leo Marino Morganti负责,策展人为Valerio Pradal。后者是一位建筑师。
▲ 2009年圣马力诺国家馆参展信息
2011年政府网站虽为再次发布征集消息,但参展艺术家依然以本国艺术家为主。而且可以看到政府负责人和策展人的组合没变,还加了一整个“Scientific Committee”(学术委员会)助阵。
▲ 2011年圣马力诺国家馆参展信息
2013年,圣马力诺未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当2015年圣马力诺馆再次归来时,就出现了和中国一同进行的“友谊计划”。负责人标注的是圣马力诺国家文化管理局,而策展人则由温琴佐·桑弗(Vincenzo Sanfo)先生担当。
▲ 2015年圣马力诺国家馆参展信息
今年“友谊计划”的政府负责人写的是圣马力诺国家文化管理局局长保罗·亨戴利(Paolo Rondelli),而策展人依旧是温琴佐·桑弗(Vincenzo Sanfo)先生。
▲ 2017年圣马力诺国家馆参展信息
保罗·亨戴利(Paolo Rondelli)先生在2015年怎样参与了“友谊计划”我们不得而知。但策展人温琴佐·桑弗明显从项目之初就已参与其中。这位出生在意大利都灵的策展人,能否担负起选择参展艺术家的重任呢?
关键词4:策展人
上网搜索一下温琴佐·桑弗的名字,立即出现很多这位“著名策展人”活跃于中国的消息。作为“中国的老朋友”,桑弗的头衔大多为“意大利文化艺术中心主席、国际著名策展人、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
甚至有媒体将其称为“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总协调人”――嗯...这应该就是和“友谊计划”混淆了。
在爱奇艺上对“友谊计划”介绍的视频,将桑弗先生称为1997年威双中国国家馆策展人。的确从1993年起就有中国艺术家出现在威双,但是从2003年起中国才有自己的国家馆。所以......大概是制作视频的人弄错了吧.....
在桑弗先生最重要也最国际化的头衔就要数“意大利文化艺术中心主席”了。听到“意大利文化艺术中心”,大多数人可能首先就会想到各个国家在中国设立的官方文化传播机构,例如“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北京日本文化中心”等等。但是,如果在百度地图中检索“意大利文化中心”,你看到的却是...
一个与本次讨论、以及温琴佐·桑弗先生没有太多联系的商业机构。在中国负责意大利文化推广的官方机构是…?
正解:“意大利使馆文化处”。
那么温琴佐·桑弗所担任主席的“意大利文化艺术中心”到底在哪里呢?在进行英文检索之后,桑弗先生出任主席的意大利文化中心出现了――但是它并不在北京,而是在意大利,在官方网页上连中文都没有┑( ̄Д  ̄)┍
虽然没有中文页面,但是这并不妨碍这家创立于1995年的机构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点开“展览一栏”。嗯...的确出现了很多世界各地的展览,从美国迈阿密到法国巴黎,再到威尼斯和北京。但这其中是否有博物馆级的大展?并没有。
再来看看与这家机构合作的艺术家列表,里面还是有不少中国艺术家的,其中有一两个名字也是有所听闻的。
但...点开第一位名为Long BUJIANG的中国艺术家的页面,我看到了......
我也不知道我看到了什么.................
┑( ̄Д  ̄)┍
......
......
......
嘛....毕竟这是1995年的选择,在今天也就不进行太多评论了。不过既然温琴佐·桑弗先生仍然在以“意大利文化艺术中心主席”的身份活跃着,并且还将带来着大批艺术家亮相威尼斯舞台,自家网站还是需要稍微更新一下的。
不过别说,网站虽然旧,里面还真有两位艺术家参加了2015年的友谊计划,对比上面出现的名字,你找到了吗?(正解:Zhang Hong Mei, Xu De Qi)另外,在艺术家和Contact一栏,都看到了...
然后搜索了一下中文就发现...
百度搜搜就知道
嗯..不过具体很多细节可能需要再向当事人了解, 所以这里暂且不再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5:威尼斯
2017年,桑弗先生将继续策划威尼斯双年展圣马力诺馆的展览。在本届“友谊计划”展览中,除了6位圣马力诺本国艺术家,还将出现5位来自中国大陆艺术家以及1位中国台湾的艺术家。展览主题一目了然:“水墨艺术”。网络上大量关于中国艺术家的报道,但不知道圣马力诺本国的艺术家们对这个主题作何感想?(相关资料百度即可)
作为全球最顶级的艺术盛会,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意义非凡。怎样的策展人、选择怎样的作品、决定如何进行不同国家间的合作都有着很深的学问。之于艺术,每个人自然都有自己的评判和偏好。但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哪些国家馆能让人眼前一亮,哪些又将让人觉得尴尬汗颜,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
近些年,网络颇为流行一词“蹭红毯”。出演了没被电影节选中作品的演员、没有得到邀请函的模特,都要努力在“盛会”上露个面混个脸熟。按照这个方向努力有没有用?很难说。毕竟早在50多年前,人人都爱的草间弥生婆婆就已经抱着银球“非法”入侵威尼斯了。但是,吃瓜观众们的眼睛也越来越亮,蹭来蹭去都比不上有几个好作品――这道理在哪个行业都一样。
编辑? 名侦探柯南
图片源于?网络
#《YT大艺术家》#
中国第一部世界级艺术家传记纪录片
由文化艺术传播者YT CREATIVE MEDIA联合小米科技出品《大艺术家》系列。10位世界级艺术大师通过小米全渠道与YT新媒体,向1000万年轻观众敞开心扉,展现艺术与青春的故事。《大艺术家》让公众第一次让走进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