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服务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行业资讯 » 正文

外资银行十年跌宕中国路

2017年,外资行迎来了在华开启法人化之路的第一个“十年里程碑”。

 

10年前,外资行入华被形容为“狼来了”。这十年间,“狼性”展现几何?中资行是否受到影响?

 

起点:雄心壮志

 

2006年底,监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允许外资行法人化改制,即外资行可以申请将分行转为在中国注册的法人银行,享受“国民待遇”。所谓“国民待遇”,是指取消对外资银行的一切非审慎性市场准入限制,可以开展中国公民人民币业务,同时实行与中资银行统一的监管标准。

 

《条例》的发布激起了外资行的雄心壮志。2007年,外资行法人化改制迅速推进,到2007年底,外资行法人机构总行已有29家,法人机构分行及附属机构达到125家。

 

与之相对的是,外资行资产规模的飞速扩张。2007年末,外资行总资产突破万亿元,达到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4.98%,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为2.38%。

 

回忆起曾经的外资行职业生涯,刘恬(化名)感慨万千。2009年,刘恬大学毕业后,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在同学羡慕的目光中获得了一家外资银行的offer。如今,她已是一位基金公司的高管。

 

“在进入中国的前几年,老百姓对外资行这种‘舶来品’还是挺新鲜的。毕竟来自于世界上最发达、最有效率、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金融体系,加上国外银行的品牌让不少顾客有种莫名的信赖感,那时候做业务较为轻松。而且,当时外资银行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也比较高,所以不少人挤破了头也想进外资行,拿个‘外国金饭碗’。”刘恬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困局:落寞十年

 

然而,外资行在国内的“辉煌”似乎一闪而过。2008年起,外资行的资产比重初显下降趋势。根据银监会数据统计,2015年,外资行总资产比重已下滑至1.38%。

 

刘恬指出,“实际上,自2007年金融危机开始,很多外资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业务受到非常严重的冲击。在我看来,与其说外资银行大力进军中国金融市场,倒不如说是希望分散风险,通过在华业务来改变颓势。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中国业务是一块‘难啃的肥肉’。”

 

“根据国内外管局规定,所有外汇进出都受到严格监管,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外汇额度限制了国人在国外的投资,外资行在国际业务上的优势无法施展,只能集中在个人对私业务上。”刘恬称。

 

然而,在个人对私业务上,外资行也受到不少监管条例掣肘。

 

曾在东亚银行主管零售业务的陈先生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外资行受监管限制,每年在国内开设分支行数量有限。而个人业务很大程度受到银行网点数量的影响,网点数量跟不上,业务难开展。在信用卡方面,外资行的客户最初是没有银行卡的,有的甚至连存折都没有,但当时监管方面要求外资行在发卡前必须设立本土化的银行卡数据中心,这也导致各外资行发行银行卡的日程一再拖延。所以在2004年花旗和浦发联名发行信用卡,直至2014年才推出了自家的信用卡。再比如,外资行进入中国的最初几年,没有取得人民币业务牌照,只能开展外汇业务。而当时说服客户拿出几十万、几百万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再购买外资行的理财产品,并不容易。”

 

“而且,目前来看,外资行进入中国这么多年,吸储能力依然明显弱于中资行。”该零售业务负责人进一步分析,直到2013年,监管层才允许外资银行为国内基金管理公司销售基金产品。之前在个人零售业务上,外资行零售业务主要的产品种类不多,主要有结构性理财产品、QDII债券和QDII基金等。在近几年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以及此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QDII产品的销售在国内口碑并不好,这导致了外汇交易产品客户量很少,外资行个人业务在理财产品上基本没办法和中资银行竞争。

 

刘恬指出,总体而言,外资银行办理业务的流程和中资银行差别大,过程复杂,同时受到严监管,导致客户体验受到负面影响。

 

突围:风险定价成熟

 

外资行虽然在零售业务上没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但是不少从业人员认为其在对公业务上的实力依旧不容小觑。

 

一位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一方面,外资银行比较显著的优势在于其拥有许多海外的资本和资源。国内政府会为外资银行提供一些外债额度,也就是说外资银行可以从国外引进一定数额的资本到国内,而这些资本通常在海外市场上会比国内要便宜很多。

 

另一方面,外资银行的风险控制做得比较严谨。“外资银行都有比较成熟的风险定价系统。简单来说,可以把给客户的金融服务做一个基本定价,通过这个系统算出在这个客户风险级别上的大概回报率,根据获得回报率的数据进一步调整给客户的价格,从而保护银行的利益。”该业内人士称。

 

以上海外资法人银行为例,截至2016年年末,上海外资法人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9%,低于全国银行业平均水平;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均远高于国际标准;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均显著优于监管要求。

 

另外,近年来,上海外资法人银行与国内实体经济关联度快速提升。目前,上海外资法人银行的人民币资产、贷款和存款占比均在70%以上,人民币业务已成为主要业务。从客户结构来看,上海外资法人银行对外资企业的贷款已由转制初期的74.1%下降至45%,对中资企业的贷款则由17.1%上升至35.3%,中资企业客户贷款占比翻了一番。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策略会有一些细微差别。比如说,汇丰银行是开发资质比较好的中大型客户。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是先开发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风险确实更高,但回报率也会更高。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综合服务
行业资讯
 
网站首页 | 久广资本简介 | 久广科技公司介绍 | 久广公共服务平台介绍 | 服务提供商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网站留言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