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公司,看起来正公开叫板滴滴。摩拜单车上周发布了一份叫做《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的报告,称共享单车让市民使用小汽车出行的次数减少了55%。这份报告还称,以北京为例,当出行距离小于5千米时, 92.9%的情况下,共享单车+公共交通出行比小汽车更快。一个意外的敌人正在以围城之势靠近滴滴。
一名上海快车司机对36氪称,之前摩拜单车推出免费骑行的一星期,自己和同行们的接单量减少了20%以上。这种情况在南京这样的二线城市更普遍,一位南京滴滴快车司机对36氪说,从去年年底共享单车大量进入南京市场之后,他发现,“快车的起步价单减少了三成以上”。这还是在冬天寒冷、路面情况不好的情况下。
越骑越远的共享单车
人们骑得越来越远了。来自共享单车的冲击力度之大,远超大家的预想。大家最初以为单车是只是用于地铁站/车站与目的地之间的通勤,最后一公里。比如,企鹅智酷的一份报告曾指出,61.3%的用户单次骑行距离在3公里以内。 但是渐渐地,3公里开始向5公里拓展,随着骑行距离的增加,单车对短途约车构成了冲击。
“最新数据显示,我们的用户中的绝大部分的骑行距离在3-5公里。”小蓝单车CSO陈怀远说,“共享单车的出现,让滴滴五公里之内的单子受到较大损失。”
“原来我们说共享单车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的,但现在来看,1到6公里这个区间才是比较正确的。”另一名业内人员说。
相比最近美团打车在南京对滴滴发起的正面攻击,共享单车对滴滴带来的挑战,可能更触及根本。
“我们做过调研,成都这种网约车单量极大的城市,我们都会重点投放。”摩拜的公关负责人曹国星说。而小蓝单车的CSO陈怀远也告诉36氪,小蓝单车在选择投放地点时,也会向国贸和中关村这种对网约车有较高需求的区域倾斜。“滴滴自己应该在数据上看得非常清楚,共享单车对它是怎样的一个冲击和影响。”陈怀远说。
单车的“破坏式创新”
与美团打车仅仅局限在一个城市、试水性的举动不同,共享单车的危险之处在于,它正处于订单和资本的双重爆发期。
根据小蓝单车统计,在北京目前每辆车子平均一天被骑行8次;而摩拜公关部负责人曹国星则告诉36氪,在某些城市,一辆摩拜单车一天会被骑行20次以上。“目前看来,投放多少辆车,市场就会消化掉多少辆”,曹国星说。 陈怀远也说,“(用户)井喷式地在增长,用户的增长速度和规模,是我们上线前预期的两倍以上。”
与“苛刻”的互联网专车规定相比,目前共享单车发展初期受到了政策鼓励,暂时还未受到明显约束。“此前成都的城管没收了我们很多车辆,后来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那些车子很快就归还了。”曹国星说,此后摩拜在每一个新进入的城市中,几乎都会得到城管部门的配合和支持。陈怀远也觉得,道路交通对于共享单车的友好程度是在不断加剧的。他发现在天安门附近,目前自行车道的护栏向机动车道挪出了两条车道。
而执法者正在加速对网约车运力的清洗。4月1日,北京网约车新政正式实施,滴滴对网约车司机发出通知,停止对北京三环内非京牌车派单。尚不确定,未来滴滴是否会停止给非京籍司机派单。
对网约车而言,共享单车是不是一种“破坏式创新”?——哈佛教授克里斯滕森那个基于众多案例研究的结论是,市场上低价低质的产品,往往会把相对高价、高利润的产品,一步步逼到墙角。
滴滴与单车,真敌人or假敌人?
可以肯定,共享单车替代滴滴订单的类型,就是短途单。那这对滴滴是要命的威胁,还是无足轻重?
按照两名北京快车司机对36氪的说法,去年共享单车大规模投放前,5公里之内的短程单大概有三四成左右。滴滴此前的“主流订单”,正是中短途订单。“25元”,这是36氪通过滴滴知情人士了解到的,北京这种网约车高需求地区的快车平均客单价。25元意味着,按照平峰时期计算,这是一个可以走六公里左右的距离,相当于从北京的东单到西单,如果按照正常速度骑单车的话,不到30分钟。
但滴滴官方回应,从数据上面来看,快车等短途订单的比例之前相比,并没有“值得注意的变化”。
目前,滴滴在中国覆盖了400多个市县,而共享单车领域中,目前最大的两家公司中,摩拜目前仅覆盖了50个城市,ofo则仅覆盖了44个城市。当共享单车扩展到更多城市时,它们带给滴滴的冲击是否会“更值得注意”?
一名滴滴内部人士解释说,之所以滴滴短途订单下降目前从数据上反映不出来,“一是因为整体移动出行需求在上涨,二是因为政策原因,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打车成功率有所下降,运力是饱和状态,很多人是恰恰打不到专车快车才去骑车。”
根据36氪从数名北京的滴滴快车司机处得知,因为开快车的司机变少,此前自己一天能接二十多单,现在一天要接三十多单。这正是滴滴运力不足的一个表现。
此外,上述内部人士对36氪分析说,共享单车替代掉短途单,对滴滴可能反而是件好事。以往,从流水和收入角度,网约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一样,都往往更愿意接长途单,区别在于出租车司机会挑活儿,而滴滴专车、快车司机是指派,因此虽然不划算司机也必须接短途订单,平台有时甚至会通过补贴来替乘客弥补司机的收入。因此,在运力已经饱和订单接不过来的情况下,减少不挣钱甚至倒贴的短途订单,让司机可以服务更多高价值的中长途订单,对于司机和滴滴平台都是一件好事。
滴滴官方希望传达的观点是:
“城市人群出行需求是多样化的,今天还有大量的出行需求没有被很好地满足。网约车和共享单车,包括公共交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可以协同来解决出行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不过,共享单车是否会遵循“破坏式创新”的规律,未来对滴滴形成更大威胁?比如,从单车升级为电瓶车等,服务更长距离的出行?4月8日,36氪获悉,校园共享电单车萌小明获千万级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广润资本;4月12日,36氪报道了共享电单车“西游电单”获汉理资本数千万元人民币投资的消息。电单车领域最近正开始获得投资的关注。
以及,共享单车已经拥有庞大且快速增长的用户量——根据此前研究机构比达咨询的预计,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年底将达5000万用户规模。
最新的数据是,上周五,摩拜单车宣布,日订单量已经超过2000万单,这个喜讯,最近几天只要你打开摩拜单车的app,就会弹出这个消息。不久之前,ofo则宣布自己日订单量已经破千万。而程维去年年底称,滴滴日订单量为两千万单——换而言之,相比之下共享单车的用户量也不算小,再往后发展,共享单车是否会成为出行领域的新入口?
尽管滴滴投资了ofo——按照一个共享单车投资人对腾讯科技的说法,滴滴占有其30%的股份——但滴滴并没有把共享单车市场的增长完全抓在自己手里。
“共享单车”,正是滴滴稀缺的新增长和新故事。这家在2015年把自己从“滴滴打车”更名为“滴滴出行”,意图做一个出行帝国的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小巴、豪华车、代驾、租车等一系列新业务,但没有哪条业务线,能与共享单车的订单增长、获得投资人的关注媲美。
当然,滴滴没有自己做共享单车的好处也在于,没有哪条业务线像共享单车这么烧钱。共享单车行业目前尚在苦战,何时能够盈利还未可知。
这种状况下,滴滴这家超级独角兽,应该值多少钱?估值还有多大的上升空间?从多方获知的信息,滴滴的订单量在去年7、8月份跟Uber中国合并前后达到顶峰;此后随着补贴的下降、订单量也随之下降;再此后,从去年年底到现在,订单稳定在一个水平上,但没有明显的增长。
已经确认,滴滴最快本月就会在App中接入ofo的服务。目前它可以做的,似乎也就只能到这一步。当然,滴滴账上还有大笔资金,而且最近的消息是,软银要对滴滴投资50亿到60亿美元。除非通过资本等其他手段,在单车这个新崛起的市场,它还无法掌握更多主导权。滴滴的优势在于,它的订单量和交易额已经很大、颇为稳固,且已经结束了补贴和烧钱,订单本身是盈利的;劣势在于,缺乏能落实新增长点和新想象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