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新人的状态是这样的: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内容库,当天才开始想选题,然后急急忙忙的找素材,或者是找类似主题的文章洗稿。
当时我在某创业公司当新媒体team leader的时候是这样做的:
1 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内容库。例如你是一家创投媒体(只是个栗子),那么所有的同行,例如36kr、虎嗅、小饭桌等等是一定要放进篮子里的;然后是行业的kol,例如逐鹿网澜夕、新经济100人李志刚、吴晓波等也是要放进篮子里的;还有行业的前沿,尤其是那些在领域里有影响力的比赛或者其他固定的活动,要变成节点;再有就是关键字监控,这一点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未必做得很好,当然关键词就是你行业里可能会有影响力的公司、人物。(例如科技公司就可以设关键词:苹果、乔布斯、小米、雷军等等。)再就是一些营销节点和节日,这些都是要放进日历里的。
建立内容库的意义在于,你可以最快的获悉你所在领域最新的消息,在新媒体里,你比别人快一步,也就相对有了优势。
2 我们在定好位,确定好栏目和推送频率之后,通常是这样的:例如一周五天,我们每天推送2篇文章的话大概是10篇。那么在前一周的时候我们小组每个人要想五个主题,四个人也就是20个选题。选题可以再小组头脑风暴,选出10个相对比较好的选题来当成下一周的推送,其他的可以先做后备的内容。
许多新人选题的时候是这样的,想好选题然后再去做命题作文,其实这也是一种方式,当是这种方式通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你开始写发觉这个命题的资料不多,不够丰富,写一半就想放弃了。如果你们遇到过这种情况,可以试着这样做:先去找素材资料,然后当自己有感觉可以形成内容之后再去想命题。
3 固定模块。固定模块的意义在于可以让受众拥有一个思维定势,例如我凡周一都是进行连载,那么看惯的人肯定知道周一又要更新连载了不能错过。其次,可以根据数据去调整内容。从周一到周五可以设置成几个模块,例如【人物专访】、【科技前沿】、【行业资讯】等。然后分析每个模块的阅读量、转发和收藏量、图文转化率等。如果某个专题长期数据不佳,那便要考虑是这一块的内容是不是自己的受众对象所接受的。
4 关于热点,许多公司都有追热点的习惯。但是要么速度不够快,要么速度快了难以兼顾到深度。但是大部分新手是既不够快又不够有深度。这种情况下可以这样,当热点出来后,可以第一时候追求速度,例如把事情捋一捋,用比较直白的话去讲清楚来龙去脉。然后其次是各方的观点,可以从各个新媒体如微博或者新闻端的评论去截那些点赞高的。然后第一时间发出来。接着可以进行深度的分析做成第二篇文章,有了一定的纵深和观点就不必怕不够快,第二篇文章可以隔天再推送出来。
其实新媒体人最大的问题:在于只是个编辑,而不是该领域的专业者。例如你写烘焙的,自己却没用过烤箱;写宠物周边,自己却从没当过铲屎官;写户外运动的,自己却是个宅男;写育儿的,自己却还是单身狗;写游戏的,却从来不爱玩游戏。那么只能说good luck。这种情况下就会像题主所说的,天天挠破头想选题。如果在自己专业的领域里,例如你很爱看综艺,那么让你写综艺介绍应该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一旦做了,你就要把自己当成受众和专家。没人会愿意看那些网上到处都找得到的资料。因为毫无稀缺性。
信息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