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国民经济运行亮点纷呈,已出现积极可喜的变化。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相比去年第四季度6.8%的增速稍有回落,但减速而不失速、回落但不失控,企稳态势愈发明显,国民经济趋稳的积极因素增多,提振了市场预期和市场信心,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的良好开局。一方面,6.7%的增速仍属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位列前茅,持续保持着中高速的增长势头;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体量大,增量绝对值高,以2015年的价格计算,今年一季度GDP比上年同期多增222亿元。
从具体指标来看,一季度国民经济好于预期。一是三产结构持续优化,结构性调整工作成效显著。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是我国内生结构转变的有力体现,有利于稳定就业、增强经济协调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二是新经济加快发展,新动能加快集聚。快速成长的新动能对冲了一部分萎缩的旧动能,在“互联网+”、“双创”等战略的支持下,小微企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加快整合,发展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三是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区域平衡性增强。释放中西部发展潜能,是新常态下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抓手。
虽然一季度经济运行出现了“小阳春”,但目前来看,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企稳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稳固,未来应把握好我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从供需两侧持续发力,稳固已取得的积极成果,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首先,财政政策要积极有力。一是加大力度。进一步提高赤字率、阶段性扩大赤字规模,更好地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二是提质增效。一方面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另一方面要盘活存量资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对症下药。要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扶持小微企业、高科技企业等,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规范推广运用PPP模式,提高民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效率。
其次,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一是做好市场预期引导。加强与市场的有效沟通,以稳定市场预期,避免经济的大幅波动。二是保持适宜的流动性。流动性要切合实际需求,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环境。三是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做好根据市场变化的微调,加强突发情况下的危机管理,消除系统性风险隐患。四是注重全球货币政策分化下的溢出效应和回溢效应。高度关注美联储加息和一些经济体的负利率政策,针对由此引发的国际资本流动制定相应预案。
最后,产业政策要精准对接。一是明确产业调整取向。产业政策代表了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也是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产业政策要适度引导。二是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制定好人员安置、债务处理、资产重组等相关政策,妥善化解过剩产能。三是发挥投资的导向作用。要切实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确性,着力补齐短板,坚持创新驱动、优质高效、绿色发展,推动各类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