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服务
金融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久广资本 » 金融服务 » 正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金融意味着什么

新词背后潜藏的总是新政策走向。 

在日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怎样的改革,它对金融意味着什么? 

从会议公报中不难看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质量”就是产品品质要好,要契合消费者需要;“效率”就是要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使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保障市场稳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这意味着,在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棋子都应落在围绕形成“有效供给”而诞生的金融需求上。 

目前,我国农产品供给并非笼统的供给足不足的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有些农产品供不应求,有些农产品乏人问津。根本原因是,农民在种植时,一是信息渠道不畅,不知道市场需求什么,二是观念和思维陈旧,种植什么存在路径依赖。这种结构不合理,不仅使农民增收难,也使得银行提供的信贷资金面临较大风险。此外,传统的种植方法,也使得农产品供给数量难以保障,特别是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时更是如此,这需要金融支持适度规模化经营。既然中央政府谋求“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那么,下一步金融应在为形成“有效供给”而推进的调结构和保供应的产业链条上做文章。 

“调结构”要求金融支持必须顺应政策方向,既要着力“去库存”,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又要“补短板”,加强支持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以及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政策取向看,农产品结构调整要“合理”,就必须放在“大农业、大食物”背景下考察,要加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此,金融在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应跳出传统农业的窠臼,以“大农业、大食物”的眼光,从如何“合理”角度,看待农业、布局农业、支持农业。要在压库存、调结构中调整信贷结构和方向,通过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加快去库存进程以及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农民生产产销对路的农产品,实现金融扶贫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双重目标,并借此占领更大市场份额。 

“保供应”要求“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强调“农业支持政策要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同时要注重让农民分享成果”,重点是“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的铺开,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诞生,为“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但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不仅需要发挥财政投入对结构性改革的引导作用,更需要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在这其中,传统金融机构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给金融支持“三农”打开新的空间,拓展新的天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我国总体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整体经济改革稳步推进的重要基础,离不开金融的参与和支持。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终极目标是“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路径则是“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金融只有切入“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个维度,才能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综合服务
金融服务
 
网站首页 | 久广资本简介 | 久广科技公司介绍 | 久广公共服务平台介绍 | 服务提供商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网站留言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