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小银行尝试向互联网金融转型的先锋,包商银行不仅自2014年开始探索互联网金融发展之路,2015年更是将原来的线上理财平台小马Bank升级为互联网银行品牌——有氧金融。截至2015年年末,上线仅4个月的有氧金融客户数已超过30万户,管理资产总额达到8亿元。
最近一段时间,规范互联网金融的管理办法密集出台,引发了人们对互联网金融未来走向的更多关注。
作为中小银行尝试向互联网金融转型的先锋,包商银行不仅自2014年开始探索互联网金融发展之路,2015年更是将原来的线上理财平台小马Bank升级为互联网银行品牌——有氧金融。截至2015年年末,上线仅4个月的有氧金融的客户数已超过30万户,管理资产总额达8亿元。
定位:
打造“互联网上的商业银行”
近两年来,传统银行纷纷发力互联网金融,作为一家中小商业银行,包商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之路极具代表性。
在包商银行董事长李镇西的主导下,包商银行确定了全行发展的四大业务板块,即公司、金融市场、零售和互联网金融。其中,互联网金融被作为“新金融服务新经济”的战略重点。
2014年6月,包商银行推出线上个人理财平台小马Bank。也是在2014年6月,该行敏锐地捕捉到了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的大趋势,并聘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启动了数字银行建设战略规划项目。通过对金融行业的未来趋势分析以及同全球成功实践进行对比,得出了数字银行是传统银行业转型的必然选择。
基于此,包商银行决定调整对互联网金融的战略布局,从互联网个人理财平台调整为互联网银行,从而充分发挥银行的牌照优势,同时为互联网B端和C端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2014年底,包商银行数字银行筹备组成立。经过大半年的“摸爬滚打”,2015年8月28日,包商银行互联网金融2.0版本——有氧金融上线。
在包商银行行长助理刘鑫看来,有氧金融自诞生之日起,定位就非常明确。“有氧金融的目标是探索出一条适应共享经济业态,与互联网企业建立广泛连接,真正服务于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用户的创新商业模式,打造‘互联网上的商业银行’,成为中小商业银行向互联网金融转型的标杆银行。”他说。
运作:
事业部制凸显效率优势
有氧金融被定性为“数字银行业务平台”,属于直销银行的一种。“直销银行是ING DIRECT翻译过来的词,它的做法更倾向于是金融便利店模式。”刘鑫介绍说。
近两年来,直销银行被视为传统银行进军互联网金融的重要途径。目前已有超过30家银行设立了直销银行,但从目前国内直销银行的组织架构来看,普遍隶属于总行网络金融部或电子银行部,少有采用独立事业部运作的模式,导致直销银行容易发展成为传统银行产品的分销渠道和获客的补充,而包商银行在这方面显然更有魄力。
在规划有氧金融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新业务隶属总行网络金融部门或电子银行部门,而最终发展成为传统银行产品分销渠道或获客补充的局面,包商银行成立了由37位员工组成的数字银行事业部,其中原有传统业务的员工只有5人,其余都是招聘的有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行业经验的人才。
“与过去成立新部门不同,有氧金融的人、财、物相对独立。还拥有自己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风险控制和市场运营团队,在客群定位、获客渠道、资产运营等方面也有别于传统的零售银行业务。”刘鑫表示。
“作为一家小银行,零售资产和客户数量都无法与大银行相比。但我们最大的优势也是什么都没有,没有束缚、从零开始。”刘鑫说,正是有这样的起点,包商银行才能更放开手脚去做独立运营性质的事业部。
目标:
深度场景化、嵌入式发展
“深度场景化、嵌入式发展”是刘鑫对有氧金融商业发展路径的总结。所谓的嵌入式就是要嵌入到“衣食住行育娱医寿”这些围绕百姓生活的场景中,嵌入到新的商业生态和互联网经济中去。金融的属性虽然不变,但是它的应用场景会变,实现方式会变,因此有氧金融的发展也要随之融入到变化的场景中。
目前,有氧金融业务平台已推出氧气账户、氧气宝等智能存款和理财产品,并计划于2016年陆续推出更多消费信贷、支付结算、理财等创新产品,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满足用户理财、消费等综合性金融需求。
对于今后的发展策略,刘鑫认为,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人的生活状态或生意状态可以用两句话来总结:一个叫碎片化的生活;另一个叫碎片化的生意。未来包商银行就是想为碎片化的生活和碎片化的生意提供配套的碎片化的金融服务。
“未来的产品设计、营销,可能更依赖于渠道,我们更多的是和渠道商合作,和互联网企业合作伙伴一起发展,提供基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刘鑫说。
谈到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刘鑫告诉记者,有氧金融成立不久就与微众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并自2015年9月起共同为“微粒贷”客户提供服务。
“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特别是个人银行账户分类体系的逐步落地,直销银行在2016年势必会在‘账户’和‘存款’这两个牌照优势明显的领域有所突破和创新,值得市场期待。”刘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