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历来不乏创新创造的勇气,是一座传统与智慧并存的城市,而成都工业的发展演变与格局重塑正是其中的重要篇章。“十三五”以来,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二。电子信息作为首个有望在今年突破万亿的产业,在助推成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6915亿元!这是今年1—9月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的营收规模,在重点产业中保持领跑地位。
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低迷等因素的影响下,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依然实现逆势上扬,这既源于长期积累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更是在危中寻机、机中求变的主动谋划结果。
特别是在“十三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已发展为成都市重要支柱产业,规模居中西部城市第一,初步建成涵盖元器件、模组、软件、系统整机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规上企业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4989亿元到2019年的8402亿元,保持14%以上的年平均增速,规上企业达到1400余家。
在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体量不断壮大的同时,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持续落户。“中国500强”(电子信息有40家)中有26家、“世界500强”(电子信息有49家)中有14家入驻成都。
按照“创新引领、龙头带动、成链集群、协同融合”的基本思路,成都目前已形成“芯—屏—端—软—智—网”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成都,不仅着眼于“筑巢引凤”,更着力“引凤筑巢”,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截至2019年底,成都拥有电子信息类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0个、工程研究中心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重点实验室3个;拥有市级以上电子信息类企业技术中心258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初步起势;开展高素质人才引入计划,入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国家战略基金,设立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推动形成财政资金、政府性投资基金与各类创投资本、银行保险资金、产业资本等多元投入的投融资体系。
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的新地标城市,成都正在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关键环节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庞大的企业阵营中,京东方是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之一。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成都京东方一度面临柔性屏专用保护托盘供应不足的困难,影响产品出货进度。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有关部门及时对接、协调支持同在成都高新西区的供应厂商——成都金安汇泰科技有限公司恢复产能,有效帮助企业解决了难题。
“成都在相关领域的人才聚集度高,产业链上下游日益完善,加上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这也是我们深耕成都12年,并多次追加投资的原因。”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秦向东说。
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疫情防控中,政府和企业都深切体会到产业生态圈稳定性和产业链配套同城化的重要性,这也是企业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的关键环节。
据了解,按照主业突出、错位协同、成链集群的原则,成都市形成了以“双核”引领、“三级”支撑、“多点”协同的5+N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布局。“双核”是指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和新经济活力区,“三级”是指成都科学城、成都芯谷、金牛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余产业社区、产业基地等为“多点”。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位于成都高新西区和郫都区,是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的核心区之一,是成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规划布局了六大产业社区。
成都新经济活力区位于成都高新南区,这里规划布局了瞪羚谷产业社区、骑龙湾产业社区、新川创新科技园、天府软件园、中国—欧洲中心和AI创新中心,重点发展5G通信与人工智能、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大数据与网络安全等产业,形成了以中国移动5G研究院、腾讯为代表的新经济集群。
成都科学城位于成都天府新区,围绕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两大关键任务,布局了独角兽岛、兴隆湖产业园、凤栖湿地产业园、鹿溪智谷科学中心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基地五大产业社区。
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围绕高端总部新城,构建了由工业总部聚集区、人工智能产业园、北斗+产业园、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的“一区三园”。
成都芯谷位于双流区,规划布局了“四谷·两湖”六大高品质产城单元,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信息网络四大产业领域。
各产业功能区聚焦主导产业,通过产业聚集,多维度提升功能区产业能级,在功能区内形成相对健全的产业生态圈,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布局愈发清晰。
突出项目招引 打造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版图新地标
成都在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时,并不是进行简单的产业聚集,而是以专业化精神推动产业生态圈构建,主动适应产业发展,进行建链、强链、补链。
今年7月以来,成都启动项目招引攻坚行动,成都市经信局以全国重点城市为核心,围绕“两图一表”开展“叩门招商”,实现了项目招引的重大突破,全市引进百亿级项目28个,涉及电子信息产业的项目就占9个。
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拉动了上下游产业、企业的配套落地,“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发展路径更加明晰、有效。
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目前成都已聚集上下游企业150余家,初步形成了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材料与配套、系统与整机等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特别在5G通信、北斗导航、信息安全、射频微波、功率半导体、IP核等细分领域具有特色优势。
作为国内新型显示产业“十字形”构架上的重要一极,目前成都已聚集京东方、业成科技等领军企业,美国康宁、路维光电、出光电子等30余户上游配套企业,涉及玻璃基板、掩膜版、偏光片、有机发光材料等,以及TCL、戴尔、OPPO等显示器、平板电脑、笔记本、智能手机、彩电以及车载显示等下游应用产业。
在产业规模上,成都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达1400余户,先后被认定为电子信息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四川)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国家(成都)电子元器件产业园等国家级产业基地。2019年,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地标”城市名义,成都受到央视邀请拍摄节目,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通过聚焦芯(集成电路)、屏(新型显示)、端(智能终端)、软(高端软件)、智(人工智能)、网(新一代信息网络)六大重点领域,成都正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万亿级电子信息现代产业体系。
精准要素供给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电子信息产业链长、布局广泛、带动作用强,也意味着需要强有力的支撑,成都通过精准要素供给,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活力。
比如,在集成电路产业链条中,芯片测试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此前,西南首个国家级“芯火”双创基地落户成都,该基地旨在为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IC设计、流片、测试、人才培训、投融资、孵化等专业服务。
成都维客昕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华说:“正是有了‘芯火’基地的帮助,像我们这样的小微型集成电路企业,才有机会与国际一流晶圆代工厂合作。”
除了国家“芯火”双创基地,成都在科创支撑上,还推动建设国家西南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等国家级科研及创新平台。
在政策保障上,成都在2019年印发了《关于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陆续制定出台了集成电路、软件、新型显示、5G、人工智能等特色鲜明的专业化政策体系。
为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新动能,成都市经信局还梳理了电子信息场景应用市场机会清单,涉及教育、医疗、科创空间建设等诸多领域,为各方资源对接提供畅通渠道。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高水平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关键之年,再负重任。成都市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以及“新基建”等发展机遇,围绕头部企业聚点成链,依托产业龙头强化本地配套,打造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应用场景为带动,构建公共技术平台和科研创新平台,强化应用场景统筹实施力度,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加强金融支持、人才供应体系建设,构建更为完备的要素保障;结合成渝地区各自比较优势,形成科学有序的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生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共同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