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服务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行业资讯 » 正文

拿下“十元店”之后,腾讯、高瓴被传大笔投资便利蜂

拿下“十元店”之后,腾讯、高瓴被传大笔投资便利蜂


腾讯、高瓴资本正在零售投资的路上大踏步地走着。


根据雷帝触网10月15日晚间的报道,便利蜂近期获腾讯与高瓴资本大笔投资,估值16亿美元,腾讯与高瓴分别持股为8%。不过,便利蜂、高瓴和腾讯官方还未对此消息进行明确回应,一些数据细节还有待核实。


如果腾讯、高瓴资本投资的消息为实,那么这也是便利蜂继2017年2月份由斑马资本(由去哪儿、便利蜂创始人庄辰超成立)领投的3亿美元A轮融资之后,首次进行外部融资。


资料来自IT桔子


便利蜂的故事讲到哪儿了?


几个月前,便利蜂还追逐在无人货架的风口上。


2016年底,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连同其“挖”来的邻家便利店高管团队创立便利蜂;2017年11月,便利蜂手握5万多个货柜重资进军无人货架领域。


再把时间拨到2018年3月份,陆续出现在其他无人货架品牌身上的“撤点裁员”的消息,也同样困扰着便利蜂。而随着业态的不景气,便利蜂选择的是用大量智能货柜代替简易无人货架的计划,并试图用自主研发来解决货架产能、降低成本。


风口已歇。兜兜转转,便利蜂还是将重心放回到便利店。


互联网通过资本入侵便利店市场,便利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响应资本,效率就是前期的重中之重。在成立之初,便利蜂就打出过“1年100家”的口号,从此,急速扩张的标签就如影随形地跟随着便利蜂。

 

虎嗅文章《疯狂便利蜂》中写过,为了快速达到开店数量,便利蜂的策略是“重选址,不重店铺大小”,只要位置适合,从30平到400平的铺面都可以,哪怕一个铺面的前身是快餐店、面包房,这都无所谓。而这样的开店速度,就是为了抢占优势铺位,更快地形成规模效应与协同。

 

在庄辰超看来,便利店的市场“非常大”。“尤其是北京,渗透率远远不及发达国家,有很大市场空间。”上述文章中,便利蜂总裁陈明也如此说。


不知道这现阶段扩张的信心,是否正是出于这笔来自腾讯和高瓴的大方“馈赠”。


除了这些,经历了一拨风口起落的便利蜂,依然没能改得了啥都想干的“毛病”,9月19日,便利蜂官方微信曾经透露,便利蜂首家BeeSelect咖啡馆已经开始营业,地点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华奥商厦。


不管腾讯和高瓴是不是便利蜂的“真命”,只要这笔投资为真,便利蜂就会为腾讯在零售世界里增加一个新的砝码。


各取所需


腾讯、高瓴资本在零售行业的投资在加快步伐。一向被称没有零售基因的腾讯,正在用“钱”来解决自己天生的短板。


往近了说,就在9月30日,腾讯、高瓴资本和名创优品签署了关于合共10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协议,而这也是名创优品自2013年创立以来首次引入外部资本。


腾讯不断丰富自己的零售阵形,拿下“十元店”之后,如今又将顺利添上便利蜂这一笔,让这个打着互联网旗帜的便利店态度鲜明地“站了队”。


年初,腾讯还曾用上百亿元在线下零售业怒刷存在感,先后投资永辉、万达、海澜之家,与永辉联手投资家乐福中国,与步步高达成战略合作,但显然这些并不能满足腾讯的零售胃口,年中,腾讯又联手京东与沃尔玛达成战略合作......腾讯意欲借助这些投资队形,和阿里在零售领域全面交战。


而最初靠着资本迈步的便利蜂,现在依然要靠着资本“活下去”,而更重要的,应该还是数据。


以资本、互联网为命脉的便利蜂,其胜算就是要做出和传统便利店不同的地方,便利蜂的招数,就是“算法驱动”“千店千面”。庄辰超曾向钛媒体解释过自己的开店逻辑:“我们不觉得我们在做纯粹的零售,我们是把它当成数据业务来看的。”


但便利蜂在前期的数据积累显然还不够。庄辰超曾经对外表示过,便利蜂做的更多是试验性质的,因为数据还不够多。而某种程度上,疯狂的扩张也正是为了数据的积累。


上述虎嗅文章中还有投资人士指出,便利店这一赛道目前的技术变革还远远不够。在他看来,本身靠算法这事儿并不太能解决很大的效率问题,实现总体预测“还是比较难”。而他的预判正是,“阿里、腾讯终会开放底层数据,未来,数据赋能会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其壁垒性将会越来越削弱”。


而这也许就是曾经表示过“不需要外部投资”的便利蜂,可能会接受腾讯好意的理由之一。


不管便利蜂是不是真的“站队”腾讯,腾讯又有什么样的心思;也不管便利店的故事什么时候讲完,巨头们的零售战火又会蔓延到哪里,最起码,在现今这场交易中,双方已经各取所需了。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综合服务
行业资讯
 
网站首页 | 久广资本简介 | 久广科技公司介绍 | 久广公共服务平台介绍 | 服务提供商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网站留言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