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服务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人民要论)

经济与文化紧密相联。发展长江经济带引发人们对长江文化带的思考。长江文化带是指以长江经济带为基础、以长江流域城市为依托,通过经济生产、航运商贸、人民往来等形式和机制形成的文化带。在国家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大背景下,应高度重视长江文化带建设,使长江各区域实现文化互融互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文化支撑

当今世界,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一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智力、心理、习惯等文化因素的作用不断强化,存在一种经济日益文化化现象;另一方面, 由于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经济属性、产业属性,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被推向市场,由市场来供给、交换、配置,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一种文化日益经济化情况。经济与文化的紧密关系,决定了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长江文化带的支撑。缺乏文化认同和共同价值的经济带往往难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没有长江文化带的支撑,长江经济带也难以持续健康发展。

 

长江经济带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文化的支撑。文化是国家、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区域发展提供新的经济机会。今天,在某些领域,文化竞争力正由“软实力”转化为“硬实力”。对长江经济带而言,其竞争力的提升同样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以文化产业、文化创意提升长江经济带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是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径。

长江经济带凝聚力的形成需要文化的促进。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部,包括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大城市群。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如何增强各省市之间的亲和力?除了传统的市场相通和利益相关,文化相融和情感相亲亦可起到重要作用。长江文化带建设对于增强长江经济带的亲和力起着不可或缺的黏合剂作用。

长江经济带实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需要文化的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不搞大开发”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而是要以“大保护”为抓手,倒逼长江沿岸各地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生态文化的支撑。而且,文化产业是天然的绿色产业、绿色经济,推动长江文化带和长江流域文化产业发展可以使长江经济带真正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保护与开发的有机统一。

长江文化带是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自然形成的

长江各个区域之间虽有差异,但又因长江而相互连通、互为影响,这为长江文化带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的自然物质条件。

长江流域拥有我国最发达的稻作农业经济与商业市镇经济,农业及商业经济功能是长江文化带形成的直接驱动力。类似的经济生产方式必然会产生类似的文化风貌,并在长江流域各个区域的广大居民间形成类似的思维方式、衣食住行、岁时节令、人情世故等传统农耕文化习俗。

长江流域天然的河流通道、宽阔的腹地,成为文化传播的天然通道。长江流域频繁的航运商贸活动带来大量人员流动、交往和商品流通,使得长江沿岸各地风气习俗、生活方式等实现了汇合、交融。可以说,历史上长江流域大规模的以木质帆船为工具、以水运为主要形式的航运商贸活动,为长江文化带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古以来,长江流域东西向之间的移民活动络绎不绝,其中较大范围的移民活动主要有三次。在移民大量迁移的背后,是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语言、风俗、艺术等文化的传播、整合、交融、汇通。移民是整合区域文化、形成长江文化带的重要载体。

长江绵延6300余公里,长江文化持续5000余年,虽然存在不同的文化区域和文化体系,如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但由于长江本身横贯东西,这些不同文化区域和文化体系之间并不存在使它们长期彼此隔绝的天然地理屏障,各区域之间的交流沟通自古就非常频繁。正是这种不受阻碍的相互交流导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得长江文化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出带有中国南方文化鲜明特色的重商重利的价值取向、空灵浪漫的审美情趣、包容开放的心理性格、勇于开拓的个性特征等流域整体性和共通性特征。

在类似的自然气候条件、经济运行方式、交往传播通道、移民整合机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长江沿岸各城市以长江作为文化交流融汇的主干道,以长江作为商业、经济、文化交往的大动脉,使东西之间、长江上中下游之间的文化实现了互通声息、融会贯通、连为一体,最终构成了长江文化带。

用新理念新手段实现长江文化带新发展

在新时代,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以新理念新手段推进长江文化带建设,更好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在新时代建设长江文化带,既要务虚,更要务实。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活动,与生俱来带有“虚”的特质。但对长江文化带建设来说,最重要的是将共同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虚”的内容做实,形成包含思想文化、哲学价值、历史传承、遗产保护、文创开发等在内的长江文化带。为此,要正确处理三大关系,努力形成新热点、新平台、新品牌。

处理好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当今世界,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必须认识到,文化的社会价值决定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要保持自身的主体地位,决不能做经济的附庸。因此,仅仅从经济价值来考量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在建设长江文化带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带与文化带互为依存、互补共生;另一方面,不能仅仅从经济先行、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来考量文化带建设。要不断强化文化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来审视长江文化带建设,依靠但不依附长江经济带,在坚持主动作为中充分挖掘长江文化带所蕴含的知识价值、文化价值,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处理好区域文化个性与流域文化共性的关系。长江文化带的共性寓于各区域文化的个性之中,没有不同区域的特色文化就没有整体的长江文化,不同区域特色文化的相互交流建构了整体长江文化的基本特质。推进长江文化带建设,首先应强化整体、共性意识,通过挖掘长江流域共同的地缘、亲缘与文化基因,努力构建长江文化带。应坚守一盘棋、一台戏的理念,坚持“共生、共建、共享、共融”,防止过分强调区域的倾向,而是站在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高度阐释长江文化价值。与此同时,也要善于挖掘区域文化的亮点和特色文化资源,从而更好为长江文化带整体发展服务。

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长江文化带的文化基因已深入长江流域民众的骨髓之中,对人们的行为和观念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江流域内共同拥有的传统价值观、共同爱好与欣赏的文化样式、大致相似的生活习惯及乡风民俗,是当下建设长江文化带无法丢弃、必须继承的文化传统。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长江文化内涵,使其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

努力寻找长江文化带建设新热点。协同研究长江流域内文化企业在政策指导、市场要素、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加强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对接产业规划,明确具体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及特色,坚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形成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中下游联动机制。打造具有长江共性特色的文化风情街、产业园、文化区,重点加强动漫游戏、艺术品产业、文化旅游、体育休闲、演艺娱乐、广告会展等领域的深度对接和项目合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长江流域内文化生产要素市场联网,鼓励组建跨区域经营的现代文化企业。成立长江流域文化产业发展联盟,建立文化产业引进、输出双向流通机制,形成多条文化产业链条。

努力构建长江文化带建设新平台。搭建各级政府间的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信息互通和情况通报制度,推进文化一体化发展。从长江全流域的高度共同编制长江文化带发展总体规划和长江文化带发展路线图,推动相关合作协议落地生根,共同建设集剧目创作、艺术交流、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文化交流基地。强化文化人才的培养交流,建立文化人才信息资源库,实施长江流域文化人才联合培养工程,建立长江流域内文化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党政管理人员等挂职、交流机制。搭建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对区域内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艺术院团等公共文化资源数据进行整合,开展长江流域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并提供网上服务,实现图书馆互借,博物馆、美术馆互展,档案馆互访,艺术院团互演。打造文化产品综合展示交易平台,为长江流域内文化企业在企业融资、授权交易、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帮助,促进公共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要素自由流动与共享。

努力打造长江文化带建设新品牌。打造文化品牌是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长江文化带建设中要共打“长江牌”、善打“长江牌”,形成文化的长江品牌优势,以共同的价值理念、文化风格打造带有鲜明长江文化特质的文化景观。广泛征集带有鲜明长江文化特色的口号标识、文字标识、图像标识、卡通标识、音乐标识等,通过文化标识将长江的文化、历史、自然、人文等信息传达给全社会,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长江文化带,形成对长江文化带的印象与记忆。制定统一的品牌建设规划和品牌培育计划,扩大长江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综合服务
行业资讯
 
网站首页 | 久广资本简介 | 久广科技公司介绍 | 久广公共服务平台介绍 | 服务提供商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网站留言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