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全国本轮的房地产调控已经过去1年。
热点城市几乎全线进入“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的四限时代。从流通端到金融端,从供给端到需求端跟房地产有关的各个阶段、方方面面都被政策死死摁住,房价被强制的套上了制度的笼头。
于是,有人说,本轮房地产调控,从政策层面基本上也算接近了尾声。
但在我看来,这仅仅是开始,有一步大棋正徐徐走来。
“长效机制”不断的以各种形象进入我们眼中。
我们去想一下,最近跟房地产有关的最火的词语是什么?我们先来看看,最近全国各地出台的种种政策――
4月,住建部、国土部发布《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超大、特大城市和其它住房供求矛盾突出的热点城市,要增加公租房、共有产权房供应。
7月份,多个城市相继出台了未来5年的供地计划,在增加住宅用地供应量的同时,完善供应结构,促进长效机制的落地。
7月份,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д棺》孔饬奘谐〉耐ㄖ�》,要求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同时设置了12个城市试点。
7月17日,广州公布了《广州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方案》,进一步落实租售同权,加快落实房地产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7月28日,无锡全面放宽落户政策,租房者也可申请落户,进一步促进租售同权的落地。
8月3日,成都出台“人才安居新政”,将建30万套人才公寓,租5年可按市价购买。
8月4日,北京多部门起草《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共有产权住房项目以低于市场均价的价格销售,将不少于30%房源分配给新北京人。
上述政策,都将目标指向同一个地方――
对,就是长效机制。
去年年底,政府正式提出了“明年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之后,长效机制就以各种形象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眼前,有时以“户籍政策”的形象出现,有时又带着“土地政策”的面纱,大多数的时候是在“租赁市场、租售同权、供应结构”的陪同下,缓缓而来。
下半场,相关调控政策并未如大家所想象的那样,进入尾声。而是以另一种形象,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治疗着“沉珂积重”的中国房地产。
对,关于中国房地产行业,我提到了沉珂积重,对,中国房地产就是病了!
中国房地产的病根在供需失衡,但这种失衡偏偏是历史的必然。
提到中国房地产的痛疾,很多人都会指向一个词“房价高”。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房价高?或者说,某些城市为什么会房价高?
说白了,就是因为这张图――
中国城市进化的城市群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城市化的未来在这里,中国经济的未来也在这里。
在上述城市群形成的过程中――
一方面,这些城市群需要大量的资本、政策、配套、人流涌入,这是城市群形成的基础。
另一方面,在金钱、人才、政策飞速向这些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集中的过程中,当较少的土地供应遇上大批次的人流涌入,自然供需平衡就会被打破。不对称的供需关系,自然会助推房价的上涨。
用句最通俗的话讲,一栋房子,10个人要,只能卖给其中一个,自然是价高者得。
中国城市化、城市群化的发展进化过程中必然要伴随大者恒大,强者愈强,强大者,房价愈高昂!这种失衡貌似城市化的必然,也是城市群化的必然!
长期的失衡发展,房地产行业的痛疾出现了!
伴随城市化进程中的供需失衡,诸多问题出现了,痛疾也随之而来――
中国房地产痛疾链条�
1、供需失衡积累到一定程度,新一轮上涨周期到来,客户追涨进场,房子在流通辗转中,房价水涨船高;
2、在供需失衡的市场环境下,供给的源头――土地,始终是城市稀缺资源,地价在看涨行情中居高不低,房企争相布局重点核心城市,地价在土拍竞争中,不断走高,土地成本助推房价上涨;
3、房企举债拿地,金融资本介入,资金成本不断高企,折入房价,助推房价上涨;
4、资本逐利,看重核心城市房地产行情的走高,不断注水地产行业。
伴随城市化的发展,中国房地产正如同一条锁链一般,把政府、房企、金融机构以及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每一个人,牢牢的拴在一起,一起享受房价上涨的喜悦、痛苦和辛酸。
这条锁链,就如一条水蛭一般,趴在城市的躯体之上,疯狂的吮吸城市进化过程中的绝大多数福利。
这条锁链上的每一栋房子,越来越像投资品,而不是居住品。
在过去几轮的政策调控中,将重点更多地放在“需求端”,通过限购、限贷等双重政策,去打压需求,去提高门槛,去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的确,在门槛提高、需求打压之后,房价暂时停在了高位之上。
但最根本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城市群的吸附力依然存在,人口涌入并未减缓,实际居住需求并未得到充分满足,只是短期被压制在极小的空间中得不到释放。
房地产就好像横亘在城市化上空久治不愈的顽疾一般,房价“一抓就停,一放就涨”。
上述这些,显然不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个国家中的人愿意看到的,更不是我们的政府愿意看到的。
于是,长效机制出现了!
长效机制不是立竿见影的一蹴而就,而是深耕细作的一步大棋,一步事关国计民生的大棋!
我梳理了关于“长效机制”的所有政策舆论报道,大概整理出这么一张图,从这张图上我们能看到,政府关于房地产的“壮志雄心”――
长效机制治疗链条�
1、首先,必须肯定,城市化、城市群化不可逆,是时代的大势,是“中国梦”的兑现必然。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供需失衡,就抛弃城市群化;
2、对过去从需求端打压的单一调控政策进一步升级,这一次将涉及土地、金融、户籍等诸多方面;
3、土地供应端,抛开过去的一刀切政策。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土地供给计划,供大于求的城市要减少供地,供小于求的加大土地供应;
4、土地供应端,从土地根源上就开始完善供应结构。比如要有自持型住宅用地,助力长租公寓落地,还要增加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中小面积住宅用地供应;
5、需求供应端,除了要建可以流通的普通住宅之外,还要有流通滞缓、满足需求的保障性住宅;
6、针对不同人群,提供差异化的住房选择――给刚刚进入城市的人群提供长租公寓,让他们有落脚之地;为了吸纳中高级人才快速进入城市,还要建人才公寓;对于已经有一定居住年限的新城市人,给他们提供共有产权性质的住宅,充分让他们对城市有归属感;对于中低收入者,要有保障住房;
7、除了在需求端解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外,还要通过户籍等相关政策,以租售同权,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城市权益和福利,拥有城市归属感;
8、在金融政策上,去杠杆化,去投资化。
看到了吧,这是一步何等雄伟的大棋!
看,站在棋局中央,有人手执两把武器――
一把是 “四限政策”,这是速冻剂。可以让过热的楼市冷下来,甚至是冻结下来,不至于失控无序;
另一把是 “长效机制”,这是一方中药。在更长的时间轴上,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将失衡的诸多病灶一一调理。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供需失衡的问题,才能真正的保障房地产良性发展,不至于失控;
只有这样,才能让房价回归到温和的轨道上,不至于跳涨、泡沫化,甚至崩盘;
只有这样,才能让资本除了涌入房地产之外,流向更多的领域,比如人工智能、比如实体经济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更有价值的人才进入城市、落户城市、融入城市,并产生归属感,不至于人才的流失;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兑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才能真正兑现的“中国梦”!
当然,长效机制并不能一蹴而就的立竿见影,这是一个深耕细作、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
也许你们会说,政策很好,能不能落地?
这次起码我们看到,这些城市已经在行动――成都、武汉、长沙、北京、无锡、广州……
要知道,做总比不做好!
最后,愿人人安好,住有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