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是炎炎夏日,但许多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面却面临阵阵寒意。更让业界如坐针毡的是,融资租赁行业即将迎来大洗牌,靠利差生存的时代或将一去不复返。
在日前举行的“2017融资租赁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上,业内大佬纷纷倒苦水:要钱越来越难了。
“今年融资成本涨得很快,加上金融机构严控融资租赁公司贷款,小型租赁公司不可能拿到银行贷款。”君创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思明告诉上证报记者。
融资难一直是该行业的痛点。由于融资租赁公司可提供10倍杠杆融资,大量涌入这一市场的民营企业又无实际业务,故而这类公司的风险难以评估,本身从银行获得授信就很难。
一名为融资租赁公司提供资金的人士也告诉记者:“今年确实难,很多租赁公司都没法从银行拿到钱。”他所在的公司要求租赁公司至少有两年以上开展真实业务的相关报表。
据记者了解,相较往年,今年融资难主要是因为市场资金面紧张,金融机构都缺钱。自去年底开始,利率一直在上行。到今年6月初,1年期中债票据平均到期收益率已经接近5%。
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方蔚豪判断,总体上,今年下半年资金依然紧张。
总体资金面紧张还抬高了融资成本,今年融资租赁行业更是“囊中羞涩”。
记者了解到,今年大型租赁公司向银行融资成本还能控制在6%以内,而资产规模在50亿元以下的中型公司,融资成本大约为8%。
除了上述融资难问题,经历了井喷发展的融资租赁行业,今年似乎面临新的挑战。目前,全行业不仅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增长放缓,资本金增长也受到制约,行业高速扩展带来的风险正在渐渐显现。
“经过这两年的发展,该出的风险都出现了,行业将进入洗牌状态。”李思明向记者表示,融资租赁业不要再只挣利差钱,应该进入到挣余值收入的时代。所谓余值收入,是指租赁公司在租赁业务中因为设备回收再出售或者再次租赁获得的价差收入。
国药控股(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凯对此也有同感。具体到业务模式上,陈凯表示,可以逐步从“债务融资”向“资产投资”转变,告别单一的资金提供方角色,利用“融资+融物”特色,提升差异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