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公共服务 » 物流仓储 » 正文

上港集团:三步落子“一带一路”核心节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22

上港集团投资发展部总经理周峤向记者介绍公司布局“一带一路”情况

 

站在位于上海东大名路的国际港务大厦远眺,陆家嘴(600663)金融贸易区隔江相望,外滩风光一览无遗。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港集团(600018)”)便坐落于此,位置堪称得天独厚。

 

这份独到同样适用于上海港。位于我国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T型交汇点,上海港毗邻全球东西向国际航道主干线,以广袤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为主要经济腹地,集疏运网络四通八达。

 

一直以来,上港集团将这一区位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公司母港集装箱吞吐量自2010年起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主要经营指标居行业前列。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中,上海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相互连接的江海联运重要节点,处于“龙头”位置。肩负新使命,上港集团正在谋划新的创新发展之路。

 

上港集团投资发展部总经理周峤,称得上“上港操盘手”,近日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他透露,未来3年,上港集团将通过实施长江战略、东北亚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力求保持集装箱产业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实现中转业务突破,致力于“成为全球卓越的码头运营商和港口物流服务商”。

 

长江战略:深入推动港口整合

 

2003年起,上港集团开始布局长江战略,拟逐步提升长江流域集疏运体系的集装箱化,助力上海港拓展业务空间。

 

周峤对记者介绍,10多年来,上港集团通过控股、参股以及介入经营等形式,已在长江流域投资了逾11个港口。从长江上游的宜宾、重庆,到九江、武汉以及长沙等港口,都有上港集团在码头资产、股权等方面的投资。

 

截至2016年底,整个长江流域“水水中转”的集装箱量已突破1000万标准箱,而2016年上港集团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713万标准箱。“长江战略的实施为上海集团目前仍能保持世界第一大港战略地位作出了必不可少的贡献。”周峤说。

 

除了码头运营商,上港集团还扮演着船公司和物流公司的角色。其中,上港集团子公司——上海集海航运有限公司是长江流域最主要的集装箱支线班轮营运商之一。上港集团下属的物流公司也从2003年就已开始在长江布局。“我们通过点、线、面结合的模式,对整个长江流域物流体系进行辐射。其中,点是码头,线是船公司,面是整个物流综合服务。”

 

时间在变,环境在变,上港集团长江战略重心也在逐渐转移。“10年前,‘长江战略’更多是推广货物的集装箱化,比较追求业务量,更多强调对母港的贡献。现在,我们同时追求业务量和经济效应,更看重各个码头及物流资源所在地自身的盈利,以及对当地经济环境和就业环境的贡献。” 周峤说。

 

不过,随着社会各界对港口航运业投资的加大,如今长江流域的码头、航运资产规模都快速膨胀,各地的地方规划之间或多或少存在冲突,客观上加剧了各港口以及航运业之间的竞争局面。

 

看到了这种竞争,处于“龙头”地位的上港集团勇立潮头,主动扮演着整合的角色。周峤介绍,过去2年,上港集团参与了长江流域部分港口整合项目。例如即将于5月22日挂牌的江苏省港口集团所辖区域,上港也有很多合作项目。

 

他表示,上海港站在长江流域总体布局的角度,更愿意见到各个地域的港口能够形成像目前江苏省港务集团那样的合理管控竞争、资源统一管理的格局。

 

根据上港集团“十三五”规划,将制定“长江战略”深化方案,通过实施资产、业务重组和管理整合,整合沿江6省2市港口资源,全面深化长江战略,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国际化战略:锁定成熟码头资产

 

相比“长江战略”的快速布局,上港集团的国际化战略走得非常稳健。采访中,周峤向记者表示,站在上市公司层面考虑,上港集团的国际化战略既会服从国家利益,也会追求一些必要的经济回报。

 

在这种稳健思路下,上港集团目前一共有两个境外投资项目。一是比利时APM码头泽布吕赫港项目,另一个则是上港集团独立投资的以色列海法新港项目。两者都属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其中,泽布吕赫港是亚欧航线的末端,为丝绸之路欧洲端的出海口,处于西欧、北欧航运体系的枢纽位置。

 

海法新港则辐射整个中东和东欧地区,全部建成后码头设计年吞吐量186万标准箱,至少能占到以色列全国集装箱吞吐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截至目前,泽布吕赫码头码头已持续经营了8年,对上海港这几年的发展有很大作用。”周峤表示,上港集团由此加深了和亚欧航线船公司的战略联系,并和世界其他码头运营商建立了很好的合作机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

 

2015年,上港集团成功中标以色列海法新港自2021年起的25年码头经营权,成为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整体战略的又一重大实质性举措。周峤透露,海法新港项目预计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开始开工建造,预计2020年下半年可提早开展运营 。

 

“近2年我们在关注码头方面的海外投资,主要方向是成熟码头资产。” 周峤说。在他看来,2008年经济金融危机对整体航运市场影响很大,不过码头资产显示出了优质避险资产的属性,受到金融机构热捧。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上港集团在海外投资方面会继续加码。

 

东北亚战略:

 

自由港建设引领上港再腾飞

 

除了长江战略与国际化战略,上港集团还有一张王牌——东北亚战略。东北亚战略的核心,正是以洋山为中心,通过提高东北亚集装箱中转市场的占有率,实现上港集团跨越式发展,进而确立上海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3月底国务院推出的方案提出,上海自贸区要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方案框架,今年底前上海将形成自由港的建设方案。这对处于龙头地位的上海港来说,又是一次展翅高飞的契机。

 

全国“两会”期间,上港集团董事长陈戌源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对上海港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可以进一步增强枢纽港的地位,也可以更好地服务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提高上海港在全球航运市场的话语权。

 

毫无疑问,上海自由港建设将会促进洋山吞吐量进一步增长。不过,这其中的潜力有多大?周峤给了记者一组数据:新加坡港90%吞吐量来自于国际货物中转,10%来自本地货源。上海港则正好相反,本地货源占到90%以上,国际中转货物占比不到10%。

 

“带动规模有多大,要看我们对周边市场的穿透力有多深。”周峤认为,其中一大关键是看自贸区政策如何突破。“从政策上来讲,上海相较于新加坡、釜山等地,主要是在外汇流通、对航运企业或者港口企业税收政策方面的支持,以及‘一关三检’口岸环境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

 

另一大关键因素是洋山本身的运力提升。“洋山港区的集装箱吞吐量基本占到上海港吞吐量的半壁江山。从运力上看,现在已处于完全饱和状态。” 周峤说。此外,东海大桥的运力也基本进入瓶颈状态。

 

为了缓解上海周边的交通压力,上港集团目前力推港区之间的“穿巴”业务,即通过水上穿梭巴士在外高桥(600648)、太仓等地与洋山之间进行水水中转。

 

“我们鼓励原来通过陆路进入外高桥和洋山的江苏方向货物,通过太仓港转乘‘穿巴’。2016年在太仓正和码头中转的货物已达到100万标准箱。” 周峤说。

 

提升运力的另一大工程则是洋山四期工程。周峤透露,这一工程预计今年底明年初进入试运行。根据周峤描述,洋山港的中长期规划中,还有洋山二桥,而这和大洋山港开发是联系在一起的,“上港集团对洋山整个地区的开发预留了余量”。

 

放眼全球港口,总是在竞合中实现着平衡。上港集团正是如此地追求着,无论对内对外,它都在平衡中积聚力量,随时准备再一次腾飞。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久广资本简介 | 久广科技公司介绍 | 久广公共服务平台介绍 | 服务提供商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网站留言
       
      在线客服